22. 장기법시론
藏氣法時論篇 第二十二 第一章 黃帝問曰 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 何如而從, 何如而逆? 得失之意, 願聞其事. 歧伯對曰 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也, 更貴更賤, 以知死生, 以決成敗, 而定五藏之氣, 間甚之時, 死生之期也. 帝曰 願卒聞之. 歧伯曰 肝主春, 足厥陰少陽主治, 其日甲乙, 肝苦急, 急食甘以緩之. 心主夏, 手少陰太陽主治, 其日丙丁, 心苦緩, 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長夏, 足太陰陽明主治, 其日戊己, 脾苦濕, 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 手太陰陽明主治, 其日庚辛, 肺苦氣上逆, 急食苦以泄之. 腎主冬, 足少陰太陽主治, 其日壬癸, 腎苦燥, 急食辛以潤之, 開腠理, 致津液, 通氣也. 第二章 病在肝, 愈於夏; 夏不愈, 甚於秋; 秋不死, 持於冬, 起於春, 禁當風. 肝病者, 愈在丙丁; 丙丁不愈, 加於庚辛; 庚辛不死, 持於壬癸, 起於甲乙. 肝病..
2023. 2. 14.
21. 경맥별론
經脈別論篇 第二十一 第一章 動靜勇怯喘汗出於五藏 黃帝問曰 人之居處動靜勇怯, 脈亦爲之變乎? 歧伯對曰 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 皆爲變也. 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 淫氣病肺. 有所墮恐, 喘出於肝, 淫氣害脾. 有所驚恐, 喘出於肺, 淫氣傷心. 度水跌仆, 喘出於腎與骨. 當是之時, 勇者氣行則已, 怯者則着而爲病也. 故曰 診病之道, 觀人勇怯骨肉皮膚, 能知其情, 以爲診法也. 故飮食飽甚, 汗出於胃; 驚而奪精, 汗出於心; 持重遠行, 汗出於腎; 疾走恐懼, 汗出於肝; 搖體勞苦, 汗出於脾. 故春秋冬夏, 四時陰陽, 生病起於過用, 此爲常也. 第二章 食飮之氣歸輸藏府 食氣入胃, 散精於肝, 淫氣於筋. 食氣入胃, 濁氣歸心, 淫精於脈. 脈氣流經, 經氣歸於肺, 肺朝百脈, 輸精於皮毛. 毛脈合精, 行氣於府. 府精神明, 留於四藏, 氣歸於權衡. 權衡以平, 氣口成寸..
2023. 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