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영란비전론
靈蘭秘典論篇 第八 第一章 黃帝問曰 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 何如? 歧伯對曰 悉乎哉, 問也! 請遂言之. 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肺者, 相傅之官, 治節出焉. 肝者, 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 膽者, 中正之官, 決斷出焉. 膻中者, 臣使之官, 喜樂出焉. 脾胃者,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大腸者, 傳道之官, 變化出焉. 小腸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腎者,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三焦者, 決瀆之官, 水道出焉.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第二章 凡此十二官者, 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則下安, 以此養生則壽, 歿世不殆, 以爲天下則大昌.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使道閉塞而不通, 形乃大傷, 以此養生則殃, 以爲天下者, 其宗大危, 戒之戒之! 第三章 至道在微, 變化無窮, 孰知其原! 窘乎哉, 消者瞿瞿, 孰知其要! 閔閔之當, 孰者爲良!..
2023. 2. 1.
7.음양별론
陰陽別論篇 第七 第一章 黃帝問曰 人有四經ᆞ十二從, 何謂? 歧伯對曰 四經應四時, 十二從應十二月, 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 知陽者知陰, 知陰者知陽. 凡陽有五, 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 眞藏也, 見則爲敗, 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 胃脘之陽也. 別於陽者, 知病處也; 別於陰者, 知死生之期. 三陽在頭, 三陰在手, 所謂一也. 別於陽者, 知病忌時; 別於陰者, 知死生之期. 謹熟陰陽, 無與衆謀. 所謂陰陽者, 去者爲陰, 至者爲陽; 靜者爲陰, 動者爲陽; 遲者爲陰, 數者爲陽. 凡持眞脈之藏脈者, 肝至懸絶急, 十八日死; 心至懸絶, 九日死; 肺至懸絶, 十二日死; 腎至懸絶, 七日死; 脾至懸絶, 四日死. 第二章 曰 二陽之病, 發心脾, 有不得隱曲, 女子不月, 其傳爲風消, 其傳爲息賁者, 死不治. 曰 三陽爲病, 發寒熱, 下爲癰腫, 及爲痿厥, ..
2023. 2. 1.
6.음양이합론
陰陽離合論篇 第六 第一章 黃帝問曰 余聞天爲陽, 地爲陰, 日爲陽, 月爲陰, 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 人亦應之. 今三陰三陽, 不應陰陽, 其故何也? 歧伯對曰 陰陽者, 數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數之可千, 推之可萬, 萬之大不可勝數, 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載, 萬物方生, 未出地者, 命曰陰處, 名曰陰中之陰; 則出地者, 命曰陰中之陽. 陽予之正, 陰爲之主. 故生因春, 長因夏, 收因秋, 藏因冬, 失常則天地四塞. 陰陽之變, 其在人者, 亦數之可數. 第二章 帝曰 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歧伯曰 聖人南面而立, 前曰廣明, 後曰太衝, 太衝之地, 名曰少陰, 少陰之上, 名曰太陽, 太陽根起於至陰, 結於命門, 名曰陰中之陽. 中身而上, 名曰廣明, 廣明之下, 名曰太陰, 太陰之前, 名曰陽明, 陽明根起於厲兌, 名曰陰中之陽. 厥陰之表, 名曰少陽, 少陽根起於竅陰..
2023. 2. 1.
5.음양응상대론
陰陽應象大論篇 第五 第一章 黃帝曰 陰陽者, 天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 變化之父母, 生殺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於本. 故積陽爲天, 積陰爲地. 陰靜陽躁, 陽生陰長, 陽殺陰藏. 陽化氣, 陰成形. 寒極生熱, 熱極生寒. 寒氣生濁, 熱氣生淸. 淸氣在下, 則生飱泄; 濁氣在上, 則生䐜脹. 此陰陽反作, 病之逆從也. 第二章 第一節 故淸陽爲天, 濁陰爲地. 地氣上爲雲, 天氣下爲雨; 雨出地氣, 雲出天氣. 第二節 故淸陽出上竅, 濁陰出下竅; 淸陽發腠理, 濁陰走五藏; 淸陽實四支, 濁陰歸六府. 第三節 水爲陰, 火爲陽, 陽爲氣, 陰爲味. 味歸形, 形歸氣, 氣歸精, 精歸化. 精食氣, 形食味, 化生精, 氣生形. 味傷形, 氣傷精, 精化爲氣, 氣傷於味. 陰味出下竅, 陽氣出上竅. 味厚者爲陰, 薄爲陰之陽; 氣厚者爲陽, 薄爲陽之陰. 味厚則泄, ..
2023. 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