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거통론
擧痛論篇 第三十九 第一章 黃帝問曰 余聞善言天者, 必有驗於人; 善言古者, 必有合於今; 善言人者, 必有厭於己. 如此, 則道不惑而要數極, 所謂明也. 今余問於夫子, 令言而可知, 視而可見, 捫而可得, 令驗於己而發蒙解惑, 可得而聞乎? 歧伯再拜稽首對曰 何道之問也? 第二章 第一節 帝曰 願聞人之五藏卒痛, 何氣使然? 歧伯對曰 經脈流行不止, 環周不休, 寒氣入經而稽遲, 泣而不行, 客於脈外, 則血少, 客於脈中, 則氣不通, 故卒然而痛. 第二節 帝曰 其痛或卒然而止者, 或痛甚不休者; 或痛甚不可按者, 或按之而痛止者, 或按之無益者, 或喘動應手者, 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 或脇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 或腹痛引陰股者, 或痛宿昔而成積者, 或卒然痛死不知人, 有少閒復生者, 或痛而嘔者, 或腹痛而後泄者, 或痛而閉不通者, 凡此諸痛, 各不同形, 別之奈何? 第三節..
2023. 3. 6.
38. 해론
欬論篇 第三十八 第一章 黃帝問曰 肺之令人欬, 何也? 歧伯對曰 五藏六府, 皆令人欬, 非獨肺也. 帝曰 願聞其狀. 歧伯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 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飮食入胃, 從肺脈上至於肺, 則肺寒, 肺寒則外內合, 邪因而客之, 則爲肺欬.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 非其時, 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 故五藏各以治, 時感於寒則受病, 微則爲欬, 甚則爲泄爲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 乘春則肝先受之, 乘夏則心先受之, 乘至陰則脾先受之, 乘冬則腎先受之. 第二章 第一節 帝曰 何以異之? 歧伯曰 肺欬之狀, 欬而喘息有音, 甚則唾血. 心欬之狀, 欬則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狀, 甚則咽腫喉痺. 肝欬之狀, 欬則兩脇下痛, 甚則不可以轉, 轉則兩胠下滿. 脾欬之狀, 欬則右脇下痛, 陰陰引肩背, 甚則不可以動, 動則欬劇. 腎欬之狀, 欬則腰背相引而痛, 甚則欬涎..
2023.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