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자학
刺瘧篇 第三十六 第一章 足太陽之瘧, 令人腰痛頭重, 寒從背起, 先寒後熱, 熇熇暍暍然, 熱止汗出, 難已, 刺郄中出血. 足少陽之瘧, 令人身體解㑊, 寒不甚, 熱不甚, 惡見人, 見人心惕惕然, 熱多汗出甚, 刺足少陽. 足陽明之瘧, 令人先寒洒淅洒淅, 寒甚久乃熱, 熱去汗出, 喜見日月光火氣, 乃快然, 刺足陽明跗上. 足太陰之瘧, 令人不樂, 好大息, 不嗜食, 多寒熱汗出, 病至則善嘔, 嘔已乃衰, 卽取之. 足少陰之瘧, 令人嘔吐甚, 多寒熱, 熱多寒少, 欲閉戶牖而處, 其病難已. 足厥陰之瘧, 令人腰痛少腹滿, 小便不利, 如 狀, 非 也, 數便, 意恐懼氣不足, 腹中悒悒, 刺足厥陰. 第二章 肺瘧者, 令人心寒, 寒甚熱, 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 刺手太陰陽明. 心瘧者, 令人煩心甚, 欲得淸水, 反寒多, 不甚熱, 刺手少陰. 肝瘧者, 令人色蒼蒼然, 太息..
2023. 3. 2.
35. 학론
瘧論篇 第三十五 第一章 黃帝問曰 夫痎瘧皆生於風, 其蓄作有時者, 何也? 歧伯對曰 瘧之始發也, 先起於毫毛, 伸欠乃作, 寒慄鼓頷, 腰脊俱痛, 寒去則內外皆熱, 頭痛如破, 渴欲冷飮. 帝曰 何氣使然? 願聞其道. 歧伯曰 陰陽上下交爭, 虛實更作, 陰陽相移也. 陽幷於陰, 則陰實而陽虛, 陽明虛, 則“寒慄鼓頷”也; 巨陽虛, 則“腰背頭項痛”, 三陽俱虛, 則陰氣勝, 陰氣勝, 則骨寒而痛; 寒生於內, 故中外皆寒. 陽盛則外熱, 陰虛則內熱, “外內皆熱”, 則喘而渴, 故“欲冷飮”也. 此皆得之夏傷於暑, 熱氣盛, 藏於皮膚之內ᆞ腸胃之外, 此榮氣之所舍也. 此令人汗空踈, 腠理開, 因得秋氣, 汗出遇風, 及得之以浴, 水氣舍於皮膚之內, 與衛氣幷居. 衛氣者, 晝日行於陽, 夜行於陰. 此氣得陽而外出, 得陰而內薄, 內外相薄, 是以日作. 第二章 帝曰 其間日而..
2023. 2. 28.
34. 역조론
逆調論篇 第三十四 第一章 第一節 黃帝問曰 人身非常溫也, 非常熱也, 爲之熱而煩滿者, 何也? 歧伯對曰 陰氣少而陽氣勝, 故熱而煩滿也. 第二節 帝曰 人身非衣寒也, 中非有寒氣也, 寒從中生者何? 歧伯曰 是人, 多痺氣也, 陽氣少, 陰氣多, 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第二章 第一節 帝曰 人有四支熱, 逢風寒, 如炙如火者, 何也? 歧伯曰 是人者, 陰氣虛, 陽氣盛, 四支者陽也, 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 少水不能滅盛火, 而陽獨治, 獨治者不能生長也, 獨勝而止耳. “逢風而如炙如火”者, 是人當肉爍也. 第二節 帝曰 人有身寒, 湯火不能熱, 厚衣不能溫, 然不凍慄, 是爲何病? 歧伯曰 是人者, 素腎氣勝, 以水爲事, 太陽氣衰, 腎脂枯不長, 一水不能勝兩火. 腎者水也, 而生於骨, 腎不生, 則髓不能滿, 故寒甚至骨也. 所以“不能凍慄”者, 肝一陽也, 心二陽也, 腎..
2023. 2. 27.
33. 평열병론
評熱病論篇 第三十三 第一章 黃帝問曰 有病溫者, 汗出輒復熱, 而脈躁疾不爲汗衰, 狂言不能食, 病名爲何? 歧伯對曰 病名“陰陽交”, 交者死也. 帝曰 願聞其說. 歧伯曰 “人所以汗出”者, 皆生於穀, 穀生於精. 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 是“邪却而精勝”也, 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 “復熱”者邪氣也, 汗者精氣也, 今汗出而輒復熱者, 是邪勝也. “不能食”者, 精無俾也, 病而留者, 其壽可立而傾也. 且夫≪熱論≫曰 “汗出而脈尙躁盛者死”, 今脈不與汗相應, 此不勝其病也, 其死明矣. “狂言”者是失志, 失志者死. 今見三死, 不見一生, 雖愈必死也. 第二章 帝曰 有病身熱汗出煩滿, 煩滿不爲汗解, 此爲何病? 歧伯曰 汗出而身熱者, 風也, 汗出而煩滿不解者, 厥也, 病名曰“風厥”. 帝曰 願卒聞之. 歧伯曰 巨陽主氣, 故先受邪, 少陰與其爲表裏也, 得熱則上..
2023. 2. 26.